被引排行
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1)
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宣传取得的成就,引导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妇女儿童健康,营造有利于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卫生部妇社司牵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和国内一批权威专家参与编写了《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本报告共分为前言、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妇幼保健服务状况、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结束语五部分,通过深入分析与比较,既充分展现了我国妇幼卫生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客观反映了妇幼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又全面分析了国内和国际发展机遇,简要介绍了"十二五"时期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思路。发布本报告的特殊意义:1.对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妇女和儿童约占总人口的2/3,中国现有8.6亿妇女儿童。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健康的起点和希望,妇女不仅是国家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繁衍后代的使命,因此,妇女儿童的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最基础的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妇幼卫生工作承担着保护妇女儿童健康,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责任,社会效应大、惠及面广。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2.国际社会对妇女儿童健康高度关注。2000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正式提出千年发展目标。在八项目标中,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孕产妇健康、抗击艾滋病这三项目标与妇幼卫生工作直接相关,其他五项目标均与妇幼卫生工作间接相关。2010年9月22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启动"妇幼健康全球战略",以推动改善全球妇女和儿童健康,减少孕产妇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实现千年发展目标。3.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和妇幼卫生事业,一直把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多年来采取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妇女儿童重大专项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状况及防治策略的回顾与展望
王临虹;邱琇;郑睿敏;狄江丽;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一)
<正>前言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将其作为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缺如,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缺医少
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二)
<正>2.加强儿童疾病防治规范开展免疫接种服务。在全国范围实施儿童免疫规划,不断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从最初预防6种疾病扩大到预防15种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辖区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2018年以乡镇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儿童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逐步消灭了天花,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2006年后连续13年无白喉病例报告。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下降至2014年的0.3%,降幅达96.7%;2018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版)》解读
<正>2015年4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5〕23号),同时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版)》,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指标、工作内容、保障措施、职责分工、技术要点等进行相应的修订。
骨龄评价方法的发展及应用
张绍岩;王姿欢;蒋竞雄;<正>骨龄评价方法自产生以来,经过了漫长的研究过程,现已趋于完善。骨龄被公认为衡量儿童生物年龄的指标,并在临床、保健、竞技、司法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一、国内外骨龄标准的研究过程1.国际经典骨龄评价方法的研究国际经典的骨龄评价方法分为图谱法和计分法两种。图谱法又称G-P(Greulich-Pyle)图谱法,最初始于Brush基金研究,1937年由Todd教授首次发表了《手部骨成熟图谱》,1950年由Greulich-Pyle发表了《手腕骨发育X线图谱》,又称为G-P图谱,1959年发表
儿童意外伤害的现状与干预
宫丽敏;伤害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是主要死因,跌落、动物咬伤和道路交通伤害是引起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促进看护人和儿童行为改变、营造安全的环境、加强伤害的监测、完善伤害相关法规、争取多部门合作是预防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措施。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之“儿童与健康”解读
王芳;<正>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1-3]。儿童健康影响着家庭和全社会的健康水平,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来看,《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概述
宁曼;何海燕;余敏;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广大妇幼保健工作者的重视,其具有发病隐匿,表现不典型,危害深远等特点,其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孕期与围生期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和学习因素等。目前中国各地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在6%~26%。本文围绕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妇幼保健工作者开展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防治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