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铭镇;陈小霞;庄海天;
目的 了解2015—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感染情况,为有效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资料,描述性分析2015—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806 707例住院分娩产妇孕产期乙肝感染率变化情况、各县(市、区)感染率及孕期不同阶段检测情况的差异。结果 2015—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孕产妇乙肝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_(趋势)~2=533.27,P <0.05);各县(市、区)间孕产妇乙肝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144.89,P <0.05);城市孕产妇乙肝总感染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9,P <0.05)。2015—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孕产妇乙肝孕期检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_(趋势)~2=47 757.32,P <0.05);孕产妇仅在产时进行乙肝检测的检测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_(趋势)~2=36 760.90,P <0.05);仅产时检测者乙肝感染率高于孕期检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772.61,P <0.05)。结论 福建省泉州市孕产妇乙肝检测率较高,乙肝感染率逐年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进一步降低孕产妇乙肝感染率,避免儿童乙肝感染。
2023年05期 v.14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 罗时猛;林聃;陈银炜;张晓辉;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产妇所生儿童体格发育情况,为优化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浙江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系统报告的HIV感染产妇所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抗病毒治疗是否满12周将HIV感染产妇所生儿童分为HIV低暴露风险儿童及HIV高暴露风险儿童。按儿童性别分别比较所有HIV感染产妇所生儿童及HIV低暴露风险儿童身长、体重与国家标准的差异。因HIV高暴露风险儿童数量过少,故未单独分组分析。结果 382例HIV感染产妇所生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13.09%,早产发生率为9.42%,HIV高暴露风险儿童占10.47%。除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外,HIV感染产妇所生男童体重在0、1、3月龄时均低于国家标准,女童体重在出生时低于国家标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男女童身长在0、1、3、6、9、12、18月龄时均低于国家标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HIV感染产妇所生满12、18月龄儿童体格发育不良的均为6例(占比4.32%、6.52%),均为身长发育不达标。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低出生体重和早产发生率较高,且其所生正常儿童身长明显落后于国家标准,尤其是女童身长滞后,应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以降低HIV暴露对儿童生长的不良影响。
2023年05期 v.14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 冯文成;夏洪波;刘红;任路忠;卫国;徐重敬;
目的 研究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口腔疾病提供建议。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择2021—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12所省一级幼儿园的1 817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查所有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有关生活行为习惯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儿童口腔健康的危险因素。结果 1 817例受检儿童中共1 158例患龋,总体患龋率为63.7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儿童开始刷牙年龄、每日刷牙次数、是否经常吃甜食、是否经常喝碳酸饮料、是否经常睡前进食、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家长是否每日监督儿童刷牙、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获取的多或少、家长是否定期带儿童就医以及儿童牙膏使用类型均和儿童患龋率有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患龋危险因素包括10项内容,即儿童开始刷牙年龄> 3岁、每日刷牙次数≤1次、经常吃甜食、经常喝碳酸饮料、经常睡前进食、未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家长未每日监督儿童刷牙、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获取少、家长未定期带儿童就医及儿童未使用含氟牙膏(OR=1.745、1.592、1.490、1.279、2.047、1.377、1.681、1.587、1.862、1.492,均P <0.05)。结论 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且和多种因素有关,口腔预防保健工作中应重点关注。
2023年05期 v.14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 陈冠儒;徐晓琳;陈慧颖;李擎擎;蔡和平;王晓玲;
目的 建立2012—2021年国内外儿童健康传播研究进展的知识图谱,追踪和探析儿童健康传播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2—2021年收录的儿童健康传播文献,应用CiteSpace(6.1.R3)软件对发文量、发文机构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CNKI文献408篇和WOS文献291篇。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健康状况的档案与管理、家庭对疾病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及利用微信作为重要传播渠道和延伸护理方式提高儿童疾病治疗效果等;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信息的交流与传递、父母在子女健康中的媒介作用、利用网络和电视游戏等大众传媒手段以及建立模型帮助儿童照顾者做出健康决策等。结论 国内儿童健康传播研究发展迅速,已由传统固态化的健康传播模式向互动性强、大众易接受的新模式转变。国外儿童健康传播研究将传播学与公共卫生医学交叉结合,同时具有健康传播手段多元化和传播理论应用多样化的特征,这些发现为儿童健康传播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23年05期 v.14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 陈绍红;卢晓燕;徐萍;唐文燕;孟森玲;杨必成;朱华;甘水根;杨玉;
目的 探讨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transient hypothyroxinemia of premature,THOP)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1年9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4周早产儿且出生后4周内接受过甲状腺功能检测的患儿资料,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THOP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的差异。体格发育评价使用Z值评价,神经心理发育评价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方法 [(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矫正0~28 d,> 35分为正常)]、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for child under six,DST)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后二者均以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85分为正常。结果 THOP组和对照组矫正15月龄内完成2次以上出院后随访的例数分别为74例和75例。THOP组胎龄和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29.2±3.0)周vs.(31.1±1.6)周,(1 259.0±292.0)g vs.(1 511.0±285.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THOP组矫正8月龄前年龄的身长Z值低于对照组,矫正9~15月龄时两组体格发育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8 d内THOP组有2例早产儿NBNA评分异常(分别为34分和35分),对照组NBNA评分均> 35分;THOP组矫正3~8月龄时DQ异常率高于对照组(36.6%vs. 14.3%),但矫正9~15月龄时两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HOP对早产儿9~15月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无显著影响,THOP可能不是影响早产儿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的主要原因。
2023年05期 v.14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 迪丽娜孜·艾尔肯;宋江霞;田海鸿;
目的 分析2012—2022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生儿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IMD)筛查结果,为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2022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妇幼保健院管辖内参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和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筛查的267 741份新生儿足跟血血片资料,通过对其检测得出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和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各年度新生儿CH、PKU及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的筛查率、不合格率、不合格复采率及初筛可疑阳性召回率的情况和差异。结果 2012—2022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妇幼保健院遗传实验室共筛查新生儿267 741例,筛查率由2012年的35.53%上升至2022年的98.75%,初筛可疑阳性召回率由2012年的57.79%上升至2022年的89.09%,血片不合格率由2012年的2.41%降低至2022年的0.72%,不合格血片复采率由2012年的23.29%上升至2022年的82.71%。2012—2022年共确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132例,其中CH 84例、PKU 21例、轻度HPA 27例。结论 提高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可疑阳性召回率及不合格血片复采率能减少出生缺陷并有效促进我国优生优育工作。
2023年05期 v.14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 李雪丽;王丹;何宏舸;
目的 比较2种不同用药方案对瘢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2—2022年关于不同用药方案对瘢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产效果的文献。所纳入文献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和“米非司酮+依沙吖啶”组,比较两组用药方案的引产效果。根据米索前列醇的不同给药方式又分为2个亚组,即“米非司酮+口服米索前列醇”组和“米非司酮+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组。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对引产成功率及产后出血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16篇文献纳入研究。“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的引产成功率较“米非司酮+依沙吖啶”组高(RR=0.97,95%CI:0.94~1.00;P=0.05),引产时间(SMD=3.33,95%CI:1.91~4.74;P <0.05)及总产程(SMD=1.29,95%CI:0.24~2.34;P=0.02)较“米非司酮+依沙吖啶”组短。两组的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SMD=0.04,95%CI:-1.52~1.61;P=0.96)、产后出血量(SMD=0.07,95%CI:-0.26~0.39;P=0.69)、胎盘胎膜残留率(SMD=0.95,95%CI:0.53~1.71;P=0.87)及软产道损伤率(SMD=2.22,95%CI:0.83~5.97;P=0.11)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口服或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引产成功率及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影响(均P> 0.05)。结论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用药方案在瘢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产成功率、引产时间及总产程方面优于“米非司酮+依沙吖啶”,值得临床推广。米索前列醇的给药方式可能对引产结果无影响。
2023年05期 v.14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 刘玉皎;王秋丽;朱冬梅;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管理模式对学龄前1型糖尿病儿童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提高患儿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学龄前1型糖尿病儿童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则施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主要照顾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照顾负担水平、积极感受程度以及患儿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最终入选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护理前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负担量表(Zarit Burden Interview,ZBI)及积极感受量表(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ing,PAC)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护理后,两组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PAC评分均有所上升,ZBI则有所下降。观察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P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ZBI评分则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饮食、运动、用药及血糖监测等方面的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儿护理前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护理后,两组患儿的HbA1c、FBG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HbA1c、FBG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管理模式可提升学龄前1型糖尿病儿童主要照顾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减轻其照顾负担,增强其积极感受,且可提高学龄前1型糖尿病儿童的遵医率,有助于血糖控制。
2023年05期 v.14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 王琼;董安娜;张倩;
目的 分析云南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签发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持续加强和改进《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方法 对2017—2021年云南省《出生医学证明》证件管理(包括证件签发、换发、补发、废证等)信息数据进行率或构成比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云南省《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机构均为医疗保健机构,其中乡镇卫生院占比最高,为51.42%。2017—2021年云南省《出生医学证明》年平均首次签发率为97.20%,出生当年平均首次签发率为97.24%,后者远超国家要求(90.00%)。医疗保健机构外出生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年平均签发率为1.93%,补发率为1.30%,换发率为1.00%,废证率为0.47%,废证率控制在国家要求的1.00%以内。结论 云南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规范,签发使用良好,但《出生医学证明》申领签发使用环节较多,且涉及一定社会问题,故依法依规签发使用和持续监管非常重要。
2023年05期 v.14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正>《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年创刊,双月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承办,是一本全新的、服务于妇幼卫生领域、面向全国妇幼保健工作者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升期刊的整体服务能力以及影响力,提升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服务的效能,顺应数字出版与传播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外作者、读者提供更优质的学术服务,《中国妇幼卫生杂志》新版网站已于近期正式上线。
2023年05期 v.14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
<正>《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年创刊,双月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承办,是一本全新的、服务于妇幼卫生领域、面向全国妇幼保健工作者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升期刊的整体服务能力以及影响力,提升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服务的效能,顺应数字出版与传播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外作者、读者提供更优质的学术服务,《中国妇幼卫生杂志》新版网站已于近期正式上线。
2023年05期 v.14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正>《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承办。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妇幼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反映我国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实践,促进国内外妇幼卫生领域的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妇幼卫生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2023年05期 v.14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
<正>《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承办。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妇幼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反映我国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实践,促进国内外妇幼卫生领域的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妇幼卫生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2023年05期 v.14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读者和作者:编辑部近日收到作者反馈,有人冒充本刊编辑发送不实邮件,要求已刊登文章的作者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在此,编辑部特向广大专家/作者严正声明:本刊官方唯一邮箱为zgfyws@chinawch.org.cn;唯一投稿渠道为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网上投稿采编系统,投稿链接为:https://yzws.cbpt.cnki.net/;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2023年05期 v.14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读者和作者:编辑部近日收到作者反馈,有人冒充本刊编辑发送不实邮件,要求已刊登文章的作者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在此,编辑部特向广大专家/作者严正声明:本刊官方唯一邮箱为zgfyws@chinawch.org.cn;唯一投稿渠道为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网上投稿采编系统,投稿链接为:https://yzws.cbpt.cnki.net/;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2023年05期 v.14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读者和作者:《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承办。刊登有关妇幼卫生领域的基础、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妇幼卫生政策研究、妇幼保健机构管理等相关研究结果,内容涉及围产医学、遗传优生、生殖健康、妇幼心理、妇幼营养、
2023年05期 v.14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读者和作者:《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承办。刊登有关妇幼卫生领域的基础、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妇幼卫生政策研究、妇幼保健机构管理等相关研究结果,内容涉及围产医学、遗传优生、生殖健康、妇幼心理、妇幼营养、
2023年05期 v.14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