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心理健康

  • 北京市朝阳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社交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马艳艳;尚煜;王川;吕莹;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社交能力的关系,为家长和保健医师处理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朝阳区5所幼儿园1 028名4~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家长开展问卷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与社交能力的相关性。结果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4.60%,男童检出率相对较高的分别是性问题(12.42%)、社会退缩(2.85%)和抑郁(2.44%),女童检出率相对较高的分别是多动(6.38%)、肥胖(4.47%)和分裂样表现(3.62%)。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及各因子与社交能力存在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社交能力得分高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OR=1.133,95%CI:1.034~1.241)。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可能与社交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可参考其与兄弟姐妹或其他儿童相处等社交能力的表现情况。

    2022年03期 v.1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家庭因素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余敏;王睿;何海燕;

    目的 了解安徽省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家庭因素与儿童心理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安徽省芜湖市3个区12所幼儿园3 822名3~6岁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基本信息、家庭一般情况、照料人心理健康状况等,并对家庭因素与儿童心理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7.18%,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7.6%。男童多动、同伴交往问题、困难总分异常、亲社会行为异常等行为都高于女童,女童情绪症状异常检出率高于男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父母文化程度、主要照护人、儿童视屏时间、主要照护人心理健康状况等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儿童心理行为有关的因素为儿童性别、父母文化程度、主要照护人、视屏时间及主要照护人情绪。其中男童(OR=1.332,95%CI:1.020~1.741),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OR=2.163,95%CI:1.545~3.028)是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主要照护人是父母(OR=0.663,95%CI:0.497~0.886),视屏时间≤1 h(OR=0.777,95%CI:0.649~0.929),主要照护人无抑郁(OR=0.468,95%CI:0.324~0.675)、无焦虑(OR=0.331,95%CI:0.223~0.491)、无压力(OR=0.442,95%CI:0.233~0.838)等是保护因素。结论 主要照护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心理行为相关,主要照护人抑郁、焦虑、压力会增加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

    2022年03期 v.13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与发育迟缓及正常幼儿气质特征差异分析

    朱风雷;

    目的 对16~30月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幼儿与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 DD)及正常(neuro-typical, NT)幼儿的气质特征进行比较,为发育障碍儿童早期个性化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及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入选ASD组幼儿60例,DD组幼儿31例,并根据年龄与性别匹配正常组幼儿40例。采用《中国1~3岁幼儿气质量表》与中国儿童气质问题测查系统(CCTPSs 5.1)比较3组幼儿气质类型及各维度特征。结果 3组幼儿仅在平易型气质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ASD组平易型比例(25.0%)低于DD(41.9%)及NT组(52.5%),而DD与NT组比较平易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在节律性、心境及持久性维度得分方面较NT组高,而注意分散维度得分较低;与DD组相比,ASD组注意分散维度分值偏低(P<0.05),而节律性、心境及持久性维度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D与NT组相比,各维度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SD幼儿较正常幼儿、DD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特征,应抓住其特点,尤其是其注意分散的特征,制定科学的个体化干预或个性化教育方案。

    2022年03期 v.13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产前筛查孕产妇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黎凤落;杨茜;孙瑜;杭春梅;

    目的 比较产前筛查高风险与低风险孕产妇的抑郁情况,探索产前筛查对不同时期孕产妇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产前筛查孕产妇924例,按风险的高低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其中高风险组孕产妇231例,低风险组孕产妇693例。采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在产前筛查前、产前筛查后、孕晚期(≥28周)和产后6周对两组孕产妇抑郁水平进行评估,并在产后6周对两组孕产妇进行妊娠结局的调查。结果 产前筛查孕产妇整体抑郁检出率为18.3%,高风险组检出率为30.5%,低风险组检出率为9.2%。在产前筛查后和产后6周,高风险组的抑郁检出率均高于低风险组(χ~2=62.556,P<0.001;χ~2=27.389,P<0.001)。在产前筛查前,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是孕产妇发生抑郁的保护因素(OR=0.380,95%CI:0.170~0.850);在产前筛查后,产前筛查高风险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OR=7.302,95%CI:4.019~13.267);在孕晚期,产前筛查前、后有抑郁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911,95%CI:4.316~38.622;OR=10.601,95%CI:4.854~23.195);在产后6周,产前筛查高风险、产前筛查后有抑郁和孕晚期有抑郁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OR=3.117,95%CI:1.618~6.003;OR=4.510,95%CI:2.126~9.566;OR=7.999,95%CI:3.306~19.353)。结论 产前筛查高风险孕产妇不良情绪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应在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后和产后6周这2个关键期密切关注孕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2022年03期 v.13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心理行为干预对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

    李毅;余燕学;曾湘玉;苏志妍;吴新如;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1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行为干预。使用量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及保胎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 SDS)、压力感知量表(pressure perception scale, P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PSS评分分别为(39.35±6.13)分、(40.38±6.69)分、(14.42±5.17)分,低于对照组的(48.64±6.32)分、(49.63±7.41)分、(19.58±5.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SSRS评分(47.95±10.33)分高于对照组的(31.07±8.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保胎成功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够缓解先兆流产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利于保胎成功。

    2022年03期 v.1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论著

  • 四川省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罗朝莲;刘伟信;贺晓春;刘宣辰;李婷;李晓慧;刘佳欣;

    目的 了解四川省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政策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生殖健康核心知识采用专家咨询法编制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素养评价问卷,进行问卷信效度检验。采用分层方便抽样法,在四川省选取4 300名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素养横断面调查。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条目赋分,并根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权重,计算生殖健康素养总分和各个维度得分,按照判定标准判断育龄妇女是否具备生殖健康素养,并对生殖健康素养具备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i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4 181份,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8.4(25.4~34.0)岁,居住在农村者居多(60.06%),大专/本科及以上者居多(37.60%),育龄妇女总体生殖健康素养水平中位数得分为66.5分,生殖健康素养总具备率为15.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素养得分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居住地、民族、怀孕史、流产史、生育史、家庭人均月收入、近1年有生殖系统疾病史的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地、流产史和近1年内有生殖系统疾病史是生殖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加强低收入、低文化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教育工作,同时重点关注有流产史和近1年有生殖系统疾病史的育龄人群。

    2022年03期 v.13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2015—2020年吉林省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易立岩;韩丹;姜停停;万立新;

    目的 了解吉林省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2020年吉林省9个市(州)和1个省管县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县报告的季度统计表数据为研究资料,分析不同初筛方法的宫颈癌阳性率、阴道镜异常检出率、组织病理学异常检出率、宫颈癌前病变和癌检出率、宫颈癌早期诊断比例等指标。结果 共有1 354 457例次适龄农村妇女接受宫颈癌免费筛查,筛查率由2017年的14.81%逐年上升到2020年的29.60%,宫颈细胞学异常率为3.27%(39 570例次),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为10.32%(8 849例次),阴道镜异常检出率为44.53%(31 273例次),组织病理学异常检出率为18.02%(2 587例次)。2015—2020年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为172.84/10万,并由2015年的134.33/10万逐年上升至2020年的223.65/10万(P<0.001)。宫颈癌检出率为18.16/10万,由2015年的11.66/10万上升到2020年的24.94/10万(P<0.001)。宫颈癌早期诊断比例为93.16%,各年份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2020年吉林省适龄妇女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和宫颈癌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

    2022年03期 v.13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孕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侯启春;周倩龄;宋波;王付曼;

    目的 描述孕产妇孕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的分布情况及探索不同途径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河北省3个地区,每个地区选取3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采集就诊孕妇及0~1岁婴儿母亲的基本情况和孕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问卷1 718份,其中有效问卷1 673份,包括孕妇400人及婴儿母亲1 273人。孕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首位为向医师咨询,共1 181人,占70.6%;其次为通过互联网,共713人,占4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河北省与湖南省被调查对象采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可能性均较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孕早期,孕中期孕妇(OR=5.67,95%CI:1.58~36.37)向医护人员咨询的可能性更高,而分娩后6~<9个月的产妇(OR=0.64,95%CI:0.43~0.95)利用此途径的可能性低。做过孕前检查的被调查对象采用传统媒体的可能性更低(OR=0.80,95%CI:0.65~0.99);年龄较大(OR=0.97,95%CI:0.95~0.99)的被调查对象接受新媒体的可能更低;学历为高中及以上(OR=1.81,95%CI:1.44~2.28)、非农民职业(OR=1.41,95%CI:1.11~1.79)、做过婚前检查(OR=1.37,95%CI:1.11~1.70)的被调查对象使用新媒体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应合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帮助孕产妇获取孕期保健知识,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展孕期保健知识宣教,同时关注年龄较大、低学历、低收入、未做过婚前检查的孕产妇,以全面提高孕产妇的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率。

    2022年03期 v.13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甘肃省兰州市妊娠期妇女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研究

    王春萍;潘丽;李萍;张永花;蔺西军;周立;

    目的 观察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参考值范围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妇幼保健院首次进行常规检查的妊娠期妇女进行筛查,经过招募后最终入选649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妊娠期妇女的基本资料。所有入选对象均抽取空腹静脉血,测量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 F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_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和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抗体值。结果 649例妊娠期妇女孕早、中、晚期TSH正常值范围分别为(0.409~4.284)uIU/mL、(0.898~4.514)uIU/mL和(1.252~4.526)uIU/mL;FT_4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8.851~18.060)pmol/L、(8.406~17.391)pmol/L和(8.402~17.922)pmol/L;FT_3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1.587~4.418)pg/mL、(1.895~4.612)pg/mL和(2.205~4.812)pg/mL。结论 本研究对建立兰州市妊娠期妇女特定时期血清TSH、FT_4和FT_3正常参考范围提供了依据,对保障妊娠期妇女风险管理、减轻疾病负担及提早预防胎儿的不良结局有重要意义。

    2022年03期 v.13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调查研究

  • 早产儿出院后家庭养育环境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姚可欣;曾烨娴;黄妹;钟鑫琪;朱剑东;

    目的 利用微信调查早产儿家庭养育环境及影响因素,为早产儿个体化养育指导提供支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12月20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出院的早产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星线上填写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0~1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问卷》收集信息,描述早产儿的家庭养育环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0月龄以下早产儿60例,《0~1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问卷》调查显示,家庭养育环境量表总分平均为(121.63±13.73)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不同社会人口学因素中,母亲就职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家庭主要照顾者是早产儿家庭养育环境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母亲处于产假状态的家庭,母亲就职者的家庭养育环境总分低的风险更高(OR=3.791,95%CI:1.149~12.510);相对于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 000~2 999元或3 000~4 999元者,家庭人均月收入为5 000~9 999元或≥10 000元者,家庭养育环境总分低的风险更低(OR=0.423,95%CI:0.228~0.787)。结论 母亲处于产假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父母为家庭主要照顾者是早产儿家庭养育环境优良的重要因素,提示对于母亲就职、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父母不能亲自照顾的早产儿的家庭应给予更多关注,帮助其塑造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养育环境。

    2022年03期 v.13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2018—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出生缺陷人群监测结果分析

    邵子瑜;黎凤落;朱媛媛;孙瑜;吴海燕;杨茜;

    目的 建立覆盖安徽省合肥市全人群的出生缺陷人群监测系统,开展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掌握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方法 利用妇幼保健网络,构建基于妇幼卫生信息平台的出生缺陷人群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及出生缺陷人群监测网络,按照《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进行人群监测,并对2018—2020年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建立覆盖合肥市的出生缺陷人群监测系统,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人群监测覆盖率达100%,围产儿漏报率、严重出生缺陷漏报率、报表缺漏项率均低于国家人群监测方案要求。2018—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围产儿监测随访率分别为96.50%、95.01%和96.80%,出生缺陷人群发生率分别为22.75‰、32.06‰和29.42‰;男性人群出生缺陷总发生率(29.93‰)高于女性(25.69‰);城镇人群总出生缺陷发生率(34.63‰)高于农村(20.01‰)。2018年出生缺陷类型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小耳和并指(趾);2019年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睾丸鞘膜积液、附耳、外耳其他畸形;2020年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外耳其他畸形、附耳、多指(趾)、遗传代谢性疾病。结论 安徽省合肥市出生缺陷人群监测质量较高,应进一步降低合肥市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率。

    2022年03期 v.1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情况分析

    郝雪怡;申家莹;潘玉阳;

    目的 旨在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危重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降低该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提高产科危重症救治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家危重孕产妇监测医院上报的《孕产妇个案调查表》中危重孕产妇的孕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危重症和分娩等相关情况。结果 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家危重孕产妇监测医院共监测孕产妇24 087例,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发生前5位的是贫血(286.84‰)、妊娠期高血压(73.53‰)、妊娠期糖尿病(46.42‰)、宫缩乏力(40.15‰)及胎盘早剥(7.43‰)。其中贫血、妊娠期高血压、宫缩乏力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妊娠期糖尿病和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结论 应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产科医师对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及其高危因素的识别能力,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对产妇的救治能力,开展健康宣教,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理念,从而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2022年03期 v.13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幼儿园儿童视力及屈光状况调查

    夏冰洋;张江;

    目的 了解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幼儿园儿童的视力及屈光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儿童眼保健工作及眼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抽取无锡市滨湖区所有幼儿园4~7岁儿童13 017人,调查并评估其裸眼远视力(标准对数视力表)及屈光状态(自动电脑验光)等。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视力不良7 425人(57.79%),屈光状态异常者3 589人(27.93%),筛查性近视1 836人(14.29%)。其中,5~<6岁儿童的视力不良率、筛查性近视率均高于4~<5岁及6~7岁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2.707、25.391,均P<0.05)。民办、乡村幼儿园儿童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高于公办及城区幼儿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46.911,均P<0.05)。不同教育级别的幼儿园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屈光不正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571、46.06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幼儿园办园性质及教育级别是儿童筛查性近视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无锡市滨湖区幼儿园儿童视力异常率较高,应加强眼保健宣教和视力健康检查工作,并以民办、乡村、教育级别较低的幼儿园为工作重点。

    2022年03期 v.13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机构管理

  • 基于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医技质量管理结果的现状分析

    何子翼;但阳;周文正;明鑫;杨赟平;李燕喃;陈红燕;胡雅琼;

    目的 通过分析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结果中医技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妇幼保健院提高医技质量提供借鉴。方法 分析2020—2021年重庆市20所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医技质量管理条款评审结果,对比临床检验、影像检查(含特殊检查)条款达标率,分析重庆市各片区间的差异。结果 医技质量管理条款总体达标率较高,医院间医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A达标率差异大,最低为9.41%,最高为26.98%。医技质量管理A达标率在不同片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渝东北片区优于其他片区,A达标率为45.19%;渝东南片区整体达标率最低,A达标率仅为14.10%。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优于影像检查(含特殊检查)质量管理,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条款C达标率超过影像检查(含特殊检查)质量管理条款3.81%,B达标率超过13.42%,A达标率超过5.44%。结论 等级评审可促进妇幼保健院医技质量管理的发展,但人员、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外检管理等需持续改进,地域间、专业领域间发展不均衡现象亟待改善。

    2022年03期 v.13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综述

  • 母乳喂养对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产后代谢及胰岛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周环宇;贾中芝;韦金华;

    母乳喂养对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产后代谢及胰岛功能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综述了母乳喂养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妇女产后糖代谢、脂质代谢及胰岛功能的影响,并总结了可能影响GDM妇女母乳喂养的因素,包括母体因素、新生儿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母乳喂养在预防GDM产后进一步进展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方面的作用,进而达到了维护母婴健康的目的。

    2022年03期 v.13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经验交流

  • 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围绕生育全程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实践

    王丽;周军;

    本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为例,探讨围绕生育全程的服务模式,以期为其他妇幼保健机构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从构建“提前化、全面化、个性化”孕前保健服务,整合“区域式、动态式、提升式”孕期服务网络,推行“一贯制、协作制、多元化”孕期管理模式,完善“便捷化、一站式、舒适化”孕产服务模式,拓展“连续性、安全性、专业性”产后延伸服务5个方面对生育全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取得一定成效。该服务模式增加了医疗保健资源的利用效率,突出了妇幼保健院的品牌特质,能够促进学科发展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并使服务对象就诊去向明确、就诊服务便捷,体现了妇幼保健院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延续且适宜的医疗保健服务的优势,值得借鉴与推广。

    2022年03期 v.13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投稿指南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读者和作者:为提升《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稿件审核速度和质量,规范采编过程的管理,本刊于2021年7月1日起正式使用网上投稿采编系统,且将采编系统网址作为唯一投稿途径,编辑部邮箱仅作为日常联系使用。特此通知。采编系统作者投稿操作流程:1.作者投稿登录网址:https:∥yzws. cbpt. cnki. net/2.点击左侧功能栏“作者投稿系统”,如已注册账号直接登录,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3.进入“作者投稿系统”后,如果没有账号,请点击中间右侧部分“注册”按钮进行注册。4.点击“注册”后,开始进行用户注册,先填写“账号信息”,请用真实姓名和真实有效的电子邮件地址进行注册。

    2022年03期 v.13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通告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读者和作者:编辑部近日收到作者反馈,有人冒充本刊编辑发送不实邮件,要求已刊登文章的作者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在此,编辑部特向广大专家/作者严正声明:本刊官方唯一邮箱为zgfyws@chinawch. org. cn;唯一投稿渠道为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网上投稿采编系统,投稿链接为:https://yzws. cbpt. cnki. net/;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2022年03期 v.13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投稿要求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读者和作者:为保证《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稿件质量,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请在使用网上投稿采编系统提交稿件的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特此通知。1.著作权转让协议书:需由所有作者亲笔签署,单位加盖公章,模板可在网站上下载,网址为:https://yzws. cbpt. cnki. net/

    2022年03期 v.13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欢迎订阅2022年《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正>《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承办。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妇幼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反映我国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实践,促进国内外妇幼卫生领域的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妇幼卫生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本刊为大16开本双月刊。刊登有关妇幼卫生领域的基础、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妇幼卫生政策研究、妇幼保健机构管理等相关研究结果,内容涉及围产医学、遗传优生、生殖健康、妇幼心理、妇幼营养、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妇幼卫生政策研究、妇幼卫生信息建设等。栏目设置主要有论著、综述、调查研究、临床研究、机构管理、经验交流等。

    2022年03期 v.13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征稿函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作者和读者:妇幼健康教育是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调动服务对象主动保护健康与主动利用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的积极措施,也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妇幼健康。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活动的实际受益情况,保障健康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2022年03期 v.13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