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晶琦;陈铂;吴玥娇;郭苏影;邱辰;
目的了解小学教师参加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和在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在小学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于2019年4月在东北某地区3所学校的小学教师中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126名教师中,班主任占45.2%(57/126),有24.6%(31/126)回答参加过专门的培训或培训中有关于预防儿童性侵犯的内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会更多地在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OR=5.806,95%CI:2.223,15.168)。教师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少教材和缺少相关知识,以及话题过于敏感。有86.5%的教师明确表示愿意参加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结论小学教师参与过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的比例较低,需要加强在小学教师中的相关培训,促进学校预防儿童性侵犯工作。
2020年06期 v.11 5-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 尚文茹;祝雯珺;杜炎秋;樊长佳;肖安琪;黄葭燕;
目的研究产妇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的知晓情况和支付意愿,及其对NIPT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西南地区某省级妇幼保健院的1201名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问卷1197份,有效问卷率99.7%,产妇对NIPT的知晓率为88.5%,主要知晓途径是通过医生获得NIPT相关信息。支付意愿分析结果为:产妇对NIPT的平均支付意愿为1091元/次;当NIPT价格降到900元/次时,84.5%的产妇愿意个人支付。产妇对NIPT各项满意度调查结果为:各项满意度平均评分偏低,为3.83,其中NIPT费用的满意度最低,为3.36;对护士服务态度和NIPT检测结果的解释满意度最高,为3.96。产妇对NIPT筛查和传统唐筛的了解程度越高,对NIPT各项满意度越低;产妇的居住地和参与的医疗保险类型造成的NIPT的各项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国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基础上,拓宽NIPT的宣传途径,提高孕产妇的知晓情况。同时将孕产妇的支付意愿与本地的经济水平相结合,探索适宜的NIPT支付方式,提高人群的满意度,推进NIPT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其在出生缺陷防控中的作用。
2020年06期 v.11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 张桂兰;陆克文;郑佳瑞;张祖娴;
目的评价云南省文山州2013-2017年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效果。方法从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5年工作月报表和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的相关个案信息,分析其干预措施落实及阻断效果。结果文山州5年共为313 407名孕产妇提供梅毒检测,发现梅毒感染孕产妇1479人(0.47%),其中分娩1034人,活产1043人。5年间,梅毒治疗比例由93.92%上升到100.00%,规范治疗比例由37.57%上升到74.57%,暴露儿童治疗比例由90.75%上升到98.22%。先天梅毒发生率:孕期规范治疗组0.68%,未规范治疗组3.38%,未治疗组6.25%(P=0.006)。产妇分娩前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TRUST)下降或转阴的比例:孕期规范治疗组50.66%,未规范治疗组12.50%,未治疗组17.64%(P<0.001)。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孕期规范治疗组9.58%,未规范治疗组15.53%,未治疗组11.54%(P=0.019)。出生缺陷发生率:孕期规范治疗组0.47%,未规范治疗组0.27%,未治疗组3.37%(P=0.044)。结论文山州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成效明显,梅毒感染孕产妇规范治疗率逐年上升,先天梅毒发生率不断下降。
2020年06期 v.11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 陈菲娜;梁灿容;于丹丹;王丽娟;张凯花;叶一裕;
目的针对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微信平台健康干预途径,观察其对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焦虑情绪、自我效能及母婴结局等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1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分别给予微信平台健康干预、常规健康干预途径,对照分析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焦虑情绪、自我效能及母婴结局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焦虑情绪评分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密西根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DCP)指标评估结果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妊娠结局指标中分娩孕周、产后血糖达标率、孕期体重超标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阴道分娩、产后并发症率分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新生儿不良结局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对高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实施微信平台健康干预途径,采取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方式宣讲GDM健康知识,对控制血糖水平、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有明显效果,提升自我效能并改善母婴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20年06期 v.11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 罗琪;陈德锋;庄镇漳;陈丽影;庄莉阳;
目的对两种宫颈癌筛查方案进行效果评价,为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筛查早诊率、检出率、发现早期病例平均费用、早期发现成本系数(early detection cost index,EDCI)几个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两种宫颈癌筛查方法。结果总体上看,采用"HPV检测方案"初筛检出率(1.83%)高于"延续宫颈癌方案"初筛检出率(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种筛查方案在筛查早诊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HPV检测方案"早期病例平均费用、早期发现成本系数均低于"延续宫颈癌方案"。结论从"用更小的成本筛查出更多的癌症早期患者"的角度出发,"HPV检测方案"优于"延续宫颈癌筛查方案"。
2020年06期 v.11 28-3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 陈露漪;曹江霞;周爱芬;
目的研究父母孕前体重指数(BMI)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风险的影响,为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基于武汉出生队列项目选取2014-2018年从早孕期入组并接受长期随访的孕妇及其新生儿组成的母子对,按照病例对照纳入排除标准,并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组61对和正常出生体重对照组534对;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及其丈夫基本信息,产妇产检及住院分娩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妇及丈夫孕前BMI与低出生体重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出生体重组孕前低BMI孕妇频率为36.07%,对照组孕前低BMI孕妇频率为20.22%;低出生体重组孕前正常BMI孕妇频率为57.38%,对照组孕前正常BMI孕妇频率为73.41%;低出生体重组孕妇孕前低BMI频率高于对照组,正常孕前BMI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丈夫低BMI和正常BMI频率在低出生体重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孕妇孕前低BMI可致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是低出生体重的高危因素之一;丈夫BMI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影响不明显。孕妇孕前及孕期的体重管理对降低低出生体重发生有较大临床意义。
2020年06期 v.11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 陈桂霞;曾国章;张继永;孙小铃;谭剑辉;王惠雅;许榕仙;
目的研究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人乳成分的特点及其对儿童生长的影响。方法采集177名0~6月龄足月婴儿母亲的乳汁,采用MIRIS HMA型人乳分析仪检测人乳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干物质含量以及能量,分析不同时间人乳成分的差异,以及人乳成分与婴儿生长的相关性。结果 0~6月龄人乳总蛋白、真蛋白、乳汁非蛋白氮(NPN)呈现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人乳时平均月龄(2.49±2.02)、幼儿期平均月龄(25.16±6.98)获取两次体格数据,并与测得的母乳成分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采集人乳时年龄别体重Z值(WAZ)、幼儿期年龄别身长Z值(LAZ)及幼儿期与采集人乳时的生长指标差值—年龄别体重Z值差(ΔWAZ)、年龄别身长Z值差(ΔLAZ)与人乳NPN均呈正相关关系,而幼儿期与出生时BMI的Z值差与NPN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人乳成分随婴儿月龄增长而变化,人乳中总蛋白、真蛋白、NPN成分含量逐渐减少;NPN有利于婴幼儿的体格生长,或与母乳对幼儿期肥胖的预防作用有关。
2020年06期 v.11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 陈玉婷;陈倩;陶春梅;李晶晶;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与血脂指标在子痫前期患者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89例,设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分为子痫前期45例(子痫组),"重度"子痫前期44例(重度子痫组)。选择同时间段内于该院分娩的健康产妇69例纳入研究,设为对照组,对比3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血脂指标水平。结果子痫组、重度子痫组血清D-二聚体、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重度子痫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TG、TC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子痫组,重度子痫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子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患者其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TG、TC及LDL-C水平呈正相关性(r=0.631、0.624、0.581,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性(r=-0.608,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D-二聚体较高,病情发展程度与其存在正相关性,血清D-二聚体同血脂指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对子痫前期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0年06期 v.11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 宋燕红;容翠环;张琪;林贞;
目的分析0~5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与总钙水平和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佝偻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12月,选取就诊于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和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正常体检的0~5岁儿童487名,对比不同性别、年龄、喂养方法、户外活动及维生素D补充的儿童的Z值和BMD异常情况,观察不同血清25(OH)D、血钙水平下的孩子的BMD值以及BMD异常率,用Pearson分析探究血清25(OH)D、血钙水平与BMD之间的关系。结果 487名儿童,有108名BMD异常,异常发生率为22.18%。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BMD异常比率显著增加(P=0.038),随着户外活动时长的增加,BMD异常率明显降低(P<0.001)。儿童的血清25(OH)D含量升高,BMD异常率逐渐降低(P<0.001)。儿童血钙水平≥2.25 mmol/L骨密度异常率低于血钙水平<2.25 mmol的骨密度异常率(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Z值为-1~1时,血清中25(OH)D水平(r=0.736)和总钙水平(r=0.0.617)与Z值都是正相关(P<0.001)。结论 0~5岁儿童BMD异常情况较为严重,其Z值与血清中25(OH)D和总血钙水平表现出正相关。同时,户外活动有望减少儿童的BMD异常率。维生素D与补充性钙剂应科学合理地补充。
2020年06期 v.11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 刘文瑶;周莺;邓声海;汪保国;
目的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家签模式)应用于儿童健康管理中对0~3岁儿童生长发育的作用,为探讨家庭医生服务与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广州市天河区棠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儿保的0~3岁常住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60名儿童进行队列研究。结果干预组儿童身长体重的平均增长值[W干预=(3.83±1.57)kg,h干预=(15.99±5.41) cm]均高于对照组儿童[W对照=(2.84±1.36) kg,h对照=(13.49±5.36)cm];干预组儿童在上、下呼吸道感染和小儿腹泻3种常见病发病人次数、病程和疾病治疗费用(包括医药费和检验费等)均少于对照组儿童;对照组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人数高于干预组儿童,其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危险性是干预组儿童的2.26倍;干预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结论家签模式应用于儿童健康管理中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减少儿童常见病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提升家长对于社区基层医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进一步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广,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
2020年06期 v.11 48-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 高芳;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融合管理的方式,以提高疫苗接种安全性和儿童疾病早期筛查率。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某医院预防保健科预防接种的14 989例儿童健康管理资料,儿童预防接种前全部进行疫苗禁忌证筛查和规范的儿童体检。结果 5年内该医院门诊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融合管理儿童中无一例接种不良反应,儿童疾病早期检出率较高。结论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进行融合管理可有效提高接种安全性,提高儿童接受健康检查的依从性和效率,提高儿童疾病的早期筛查率。
2020年06期 v.11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 麻海英;闫承生;辛静怡;魏九茹;郝素芳;邢丽霞;梁中华;
目的对河北省孕期妇女进行营养评价,从地域、年龄、孕期、文化程度4个层面分析其营养状态,为孕期营养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分别抽取城市和农村调查点各4个,选取门诊就诊的早、中孕期妇女,收集其一周内的食物摄入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标准,计算并评价各种营养元素的摄入情况,同时,测定血红蛋白数值。结果城市妇女的学历水平明显高于农村。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均存在营养元素摄入不均衡的现象。比较突出的是矿物质和维生素C摄入不足,蛋白质、脂肪摄入过量。其中农村妇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能量摄入过量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而钙元素、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34岁年龄组妇女硒和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35岁年龄组,初中及以下学历组妇女钙、硒、镁、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比例和碳水化合物、能量摄入过量比例均高于其余两个学历组。中孕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能量、脂肪过量的比例和钙、硒、镁、维生素C不足的比例显著高于早孕期。8.71%的孕妇发生了贫血,均为轻度贫血,其中≥35岁年龄组孕妇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34岁年龄组,中孕期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早孕期。结论孕期妇女营养元素的摄入存在不均衡现象,由于地域、年龄、孕期和文化程度不同,营养元素的摄入情况也不相同。提示在孕期营养保健过程中,应结合地域、年龄、孕期、文化程度的不同给予针对性指导。
2020年06期 v.11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 李玉梅;
目的为了解洛阳市孕产妇健康管理情况,为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服务水平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对洛阳市2017-2018年孕产妇保健和健康情况年报表、分娩登记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8年洛阳市产妇早孕建册率、产检率、早检率、产后访视率、产妇系统管理率均呈上升趋势;孕产妇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农村高于市区;产前筛查率、产前诊断率比较2017年有明显上升;出生缺陷发生率呈轻微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提升基层保健服务能力,全面开展妊娠风险预警及评估,降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继续做好两筛工作,降低出生缺陷率。
2020年06期 v.11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 王宝珠;曾令霞;齐琪;
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定植和建立的关键阶段,是成年期建立稳定的肠道菌群的基础,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改变与儿科疾病和远期成年相关疾病的发病有关。婴儿肠道菌群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易受到分娩方式、胎龄、喂养方式、免疫系统、家庭生活方式、地理位置、益生菌和抗生素的使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论述。
2020年06期 v.11 74-7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 鹿璐;朱文丽;
女性体重在妊娠、分娩及产后发生着迅速的变化,是一生中最容易引起脂肪蓄积的时期;产后体重滞留不仅造成近期的肥胖,甚至导致长期肥胖,进而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还会影响下一次妊娠。本文系统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女性产后体重滞留的流行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以及产后体重管理的策略和适宜技术,以期对产后体重管理相关的科学证据补充和指南制定提供线索和依据。
2020年06期 v.11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 李楠;梁颖;马健;齐超;张哲;
虽然运动障碍不包括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诊断标准中,但是已有研究证据表明神经运动发育水平的低下和ASD之间有密切关系,ASD儿童在生命早期即可出现大运动和/或精细动作的发育落后,ASD儿童还可出现姿势控制异常,表现为低张力、低活动和姿势不对称。由于ASD婴儿在姿势控制方面存在困难,其大运动发育和精细动作发育延迟。运动障碍还会导致ASD儿童对动作的预期和执行功能受损。
2020年06期 v.11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 杜顺喜;朱蕾;环春梦;杨宏英;
宫颈癌目前居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发展中国家患宫颈癌妇女占全球宫颈癌患者的80%以上,其中中国约占30%,对女性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宫颈癌是继乳腺癌之后危及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宫颈癌多是由于宫颈病变没有得到早期的干预最终发展而成。近年来许多研究已证实女性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具有相关关系。因此,本文通过多角度综述宫颈病变与女性阴道微生态的相关关系,旨在为宫颈病变开展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020年06期 v.11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 王晨冉;Brizuela V;Leslie HH;Sharma J;Langer A;Tuncalp;
背景为评估并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在医疗机构接受的保健服务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一套标准,定义了31项质量说明和352项质量测量指标。本研究参照WHO的标准,对在全球范围使用的医疗机构评估工具在评估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服务质量方面的能力进行综述。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按照以下标准筛选纳入评估工具:在多国使用、在医疗机构使用、关注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收集投入和过程指标数据、在2007-2017年间应用、目前正在使用。将这些评估工具中的问题条目与WHO标准中274项与投入和过程有关的质量测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五项调查符合纳入标准:人口和健康调查项目组制定的卫生服务供给评估(SPA);WHO制定的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反应性评估;哥伦比亚大学避免母亲死亡和残疾项目组制定的产科急救和新生儿保健需求评估;世界银行的服务提供指数(SDI)和卫生筹资成果影响评估工具包。这些工具中涵盖的WHO质量测量指标比例范围是62%(SPA)~12%(SDI)。关于卫生信息系统和病人服务体验的指标是最少被评估的内容。结论现有的医疗机构评估工具为评价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服务质量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为了减轻评估负担并增加数据的使用以提高评估质量,需要确定优先测量指标,并开发有针对性的测量模块以弥补上述不足。
2020年06期 v.11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