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波;吴久玲;宋莉;罗晓敏;苏穗青;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工作现状。方法利用全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两癌"检查项目信息直报系统,对2012年宫颈癌检查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全国对35~64岁的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检查10 621 482例,任务完成率106.2%,其中东、中、西部任务完成率分别为97.2%、112.9%及102.4%。检查人群中,81.76%的妇女既往从未接受过宫颈癌检查。运用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醋酸/碘染色(VIA/VILI)方法进行初筛的比例分别为77.17%和18.55%。在宫颈细胞学检查中,运用TBS描述性报告阅片的比例为65.49%,巴氏分级报告的比例为34.51%。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或可疑病例检出率为3.93%,醋酸/碘染色检查结果异常或可疑病例检出率为11.05%。宫颈癌初筛检查的可疑/异常人群中,分别有17.01%、9.66%的妇女未接受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宫颈癌前病变(CINII、III)及宫颈癌检出率124.87/10万、早诊率89.60%。结论多数地区应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作为宫颈癌初筛检查手段,但应用TBS报告结果的比例和异常结果检出率尚需进一步提高,亟需加强参与宫颈癌检查的相关人员技术培训及可疑/阳性人群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宫颈癌检查效果。
2015年01期 v.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雷敏;黄小云;刘惠龙;麦慧芬;
目的研究胎儿生长发育、巨大胎儿、产次、骨盆径线与产妇分娩产程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获取巨大研究样本,研究产妇分娩产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调查总样本4272例。正常足月儿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平均分别为325.9(5.43 h)、30.9、7.2 min,总产程时间为364.0 min(6.10 h)。第1产次的胎儿总产程时间为436.5 min(7.28 h),比正常足月儿的总产程时间延长了72.5 min,而第2~5产次的胎儿总产程时间比正常足月儿的总产程时间分别依次缩短了90.1、114.4、115.2和153.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第1产次的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 kg)总产程时间为444.5 min(7.41 h),比正常足月儿总平均的总产程时间延长了80.5 min,而第2~3产次的巨大胎儿总产程时间却比正常足月儿总平均的总产程时间缩短了83.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骶耻外径为18 cm,其分娩总产程时间延长28.1 min,坐骨结节间径为8 cm,其分娩总产程时间延长5.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不同产次的胎儿分娩总产程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第1产次的胎儿总产程时间最长,第2~5产次的胎儿总产程依次缩短;第1产次的巨大胎儿总产程时间明显延长;产次和巨大胎儿是分娩产程的重要影响因素。骨盆径线相对狭窄延长分娩总产程时间。
2015年01期 v.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殷刚柱;邵子瑜;王燕;
目的了解合肥市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服务能力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表调查合肥市农村地区儿童保健人员状况和儿童保健服务状况、儿童保健设备及儿童常用药品的配备情况。结果合肥市农村地区儿童保健人员医学学历以大专和中专为主;从事儿童保健的人员以低年限为主;职称结构以初级职称为主;近1/3儿童保健人员无正式编制。未开展口腔保健、视力保健、听力保健的机构分别占23.9%、42.3%和54.2%。未配备耳声发射仪的机构占61.3%,半数以上的机构未配备国际标准视力表灯箱及儿童图形视力表灯箱;未配备儿童保健常用药品儿童铁剂、儿童口服维生素D、口服补液盐的机构分别占77.5%、69.7%和56.3%。结论合肥市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存在服务能力不足,人员、设备、药品配备不到位等问题,影响到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应增加人员编制、加强人员培训、配备合理设备及儿童常用药品,提高基层儿童保健服务能力。
2015年01期 v.6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王长平;
目的了解长丰县0~6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生情况,为长丰县今后筛查工作重点及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Excel表和卡方检验对2014年3000名0~6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初诊、复诊和确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有198名初筛阳性儿童,初筛阳性率为6.60%,共计102人复筛确诊,确诊阳性率为3.40%,可疑阳性确诊率51.52%;确诊顺位前三位的疾病为卵圆孔未闭(PFO),占确诊人数的47.06%、房间隔缺损(ASD)占19.61%、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占12.75%;初、复诊一致率为58.02%。结论长丰县开展先心病筛查是有必要的,提倡科学孕育和加强婚前医学保健、孕前宣教对预防先心病发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5年01期 v.6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舒霞;徐小惠;徐又新;鲁衍强;
目的分析湖北省英山县2008-2013年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为更好的开展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8-2013年英山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共监测围产儿23 316例,出生缺陷142例,总发生率为60.9/万。前5位主要缺陷为多指、唇裂、唇裂合并腭裂、并指和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婴高于女婴(P<0.05),<25岁和>35岁的孕妇年龄组高于25~30岁年龄组(P<0.05),城镇高于乡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当地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和特征,为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01期 v.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谢丽群;夏燕琼;卢小娟;梁燕霞;郭晶晶;何秋苑;
目的探讨产科温馨病房管理模式对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7月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单胎顺产初产妇180例,其中92例为温馨病房管理模式病区产妇(干预组),88例为普通病区产妇(对照组)。产后42天对上述两组人员进行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调查。结果对照组发生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2.5%,干预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温馨病房管理模式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
2015年01期 v.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王广州;
目的探讨孕产妇心理、社会状况对新生儿血压的影响,为妊娠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条件的492例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孕期进行心理状况、生活状况调查,分娩后对新生儿血压进行监测,数据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产妇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总分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收缩压52.5~107.4 mm Hg,舒张压27.9~61.0 mm Hg,收缩压P25、P50、P75分位值为63.3、67.5、72.8 mm Hg,舒张压则为32.4、34.3、38.4mm Hg;受教育水平、躯体症状阳性、抑郁因子阳性、与公婆住在一起为收缩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人际敏感性因子阳性、敌对因子阳性、非计划妊娠成为舒张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心理状况与正常普通人群比较呈现较大差异,各因子阳性率较高;新生儿血压出现明显的特异性表现,有待深入研究;孕产妇心理、社会状况对新生儿血压存在显著影响,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应关注伴有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孕产妇,积极筛查心理问题严重者,将孕期心理保健纳入妊娠保健。
2015年01期 v.6 22-2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林秀冰;张婷;李芳;
目的探讨分析治疗性游戏联合心理干预在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维思通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治疗性游戏联合心理干预。采用耶鲁抽动症严重程度评分量表(YGTSS)进行综合抽动严重程度的量化评分,对治疗性游戏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儿童治疗后的抽动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的抽动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2.5%、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治疗性游戏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2015年01期 v.6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韩萍;武蕴梅;徐文;郭建军;史蕾;李艳琴;
目的了解外地户籍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知和意向,以及听力筛查的结果对父母的影响。方法以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生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了解较少,但96.5%的家长认为医院有必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96.8%的家长同意给孩子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有55.8%的家长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他们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医务人员(47.7%),其次是朋友(17.5%)。如果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没有通过,有86.9%的家长会感觉到有压力。结论外地户籍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认识不足,拓展宣教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外地户籍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知,将有利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更好开展,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
2015年01期 v.6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杨桂芸;周军燕;滕丕国;
目的了解山东省章丘市农村地区0~6岁儿童血红蛋白的水平及贫血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某乡镇993例0~6岁儿童,采集末梢血20μL,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 1章丘市农村0~6岁儿童血红蛋白的均值为(115.07±8.79)g/L,贫血的患病率为16.2%。2男童血红蛋白的均值为(115.23±9.21)g/L,贫血的患病率为16.4%,女童血红蛋白均值为(114.87±8.26)g/L,贫血患病率为16.0%。30岁组血红蛋白均值最低,其次为1岁组,各年龄组血红蛋白均值的差异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95,P=0.000)。4贫血儿童的身高均明显低于不贫血儿童,贫血女童的体重明显低于不贫血女童,1岁组贫血儿童的身高、体重明显低于不贫血儿童,5岁组贫血儿童的身高明显低于不贫血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章丘市农村儿童贫血的患病率仍较高,应通过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加强儿童健康服务管理,降低贫血的发病率,促进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
2015年01期 v.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张兰;
目的了解江苏省仪征市3~6岁托幼机构儿童视力发育状况,为制定该市儿童眼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仪征市全部42家托幼机构的8767例3~6岁儿童为对象,使用美国伟伦公司的Sure Sight自动筛查验光仪,快速检查双眼屈光状态,参照美国伟伦公司提供的各年龄组眼屈光筛查转诊常模标准进行结果判定。结果筛查儿童中视力异常率4.85%、可疑率6.27%,不同性别间分布无差异。视力异常中散光所占比例最高(46.30%),其次是远视(28.41%)。散光、远视+散光、远视、近视+散光、近视5个异常类型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加异常、可疑检出率有上升趋势,各年龄组儿童的视力筛查结果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省优质园异常率5.15%,高于市优质园(4.20%),更高于合格园(3.78%)。三类托幼机构视力筛查结果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散光、远视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屈光异常类型,对学龄前儿童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实施眼保健。
2015年01期 v.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何春;贺海林;王泽宏;陈宇香;黄东辉;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城区6个月~5岁儿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及贫血状况,为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3 966例6个月~5岁儿童的Hb值、贫血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惠州市城区6个月~5岁儿童总的贫血患病率为14.66%(2048/13 966),6个月~组最高,占该组儿童26.89%(1008/3749),各年龄段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6个月~5岁儿童Hb平均含量为(122.49±11.34)g/L,6个月~组Hb水平最低,Hb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儿童贫血以轻度为主,占94.43%;同年龄Hb水平及贫血患病率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州市城区儿童贫血发病率与2012年全国调查的平均水平基本相符;贫血好发年龄为婴儿期,接近全国农村贫血发病率。应重点加强早期儿童喂养、营养及饮食行为问题的指导与监测,继续推进婴儿贫血防治工作。
2015年01期 v.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谭少宏;李冠林;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在不同程度、不同阶段时内皮素(ET)、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0月玉林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腹泻患儿,轻型、中型、重型各2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婴幼儿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全部抽血检测ET、D-D。结果治疗前各组间ET、D-D存在统计学差异,腹泻程度越重,ET、D-D值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重型腹泻组明显。重型腹泻组治疗后ET、D-D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T与D-D间呈正相关(r=0.51,P<0.01)。结论重型腹泻血浆ET、D-D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5年01期 v.6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刘冬俊;罗珂;江从春;许赤;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血源换血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换血指征的新生儿114例,随机分异型血组(n=58)和同型血组(n=56),异型血组采用O型红细胞加AB型血浆,Rh血型与患儿相同的血作为换血源,同型血组采用ABO血型及Rh血型均与患儿相同的血作为换血源,观察两组换血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换血后胆红素下降程度及平均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型血换血组发生电解质紊乱和血小板减少的比例与同型血换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时采用同型血源或异型血源行换血术的效果相当,但采用异型血换血发生电解质紊乱和血小板减少的几率更高。在换血时可以根据血源是否充足酌情选用相应的血源。
2015年01期 v.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罗小丹;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骶韧带网片悬吊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高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子宫脱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实行腹腔镜下圆韧带缩短术,实验组患者实行腹腔镜下骶韧带网片悬吊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的定量评价(POP-Q)情况,以及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的;术后的POP-Q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实验组患者在各个点的情况显著好于实验组的情况;实验组手术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PFDI-20)评分(0.35±0.08)分和盆底障碍影响(PFIQ-7)评分(0.28±0.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后6个月的PFDI-20(1.28±0.42)分和PFIQ-7(1.28±0.42)分的评分,且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评分(PISQ-31)的评分(95.73±32.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ISQ-31的评分(85.73±27.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下骶韧带网片悬吊治疗子宫脱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5年01期 v.6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李红;
目的探究120例晚期产后大出血产妇的临床治疗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百色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晚期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产后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胎盘胎膜残留是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发生率为51.7%;产褥感染和胎盘胎膜残留所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病时间相对较短,分别于产后3~12 d和6~14 d发生产后出血;切口裂开出血量最多,为(2680.7±284.6)m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产褥感染、切口裂开是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得以有效控制出血,治愈率为100%。结论晚期产后大出血病情较凶险,为此需加强围产期预防,减少大出血的发生。
2015年01期 v.6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梁日新;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盆底肌肉康复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DF)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融安县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产后6周复诊且确诊PDF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盲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产后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力、疲劳度及POP-Q分度。结果两组治疗后不同肌力均有所提升,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度治疗前后及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OP-Q分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可有效提高肌力,改善POP-Q分度,达到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目的。
2015年01期 v.6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冯慧敏;
目的了解皖北矿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中卡介苗(BCG)等5种疫苗接种情况,为促进本辖区免疫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资料,对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BCG、乙型肝炎疫苗(Hep B)、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与及时接种率均较高;含麻疹成分疫苗(MV)基础免疫及加强免疫的合格接种率与及时接种率均偏低。各单苗的及时接种率低于合格接种率,加强免疫(或复种)接种率普遍低于基础免疫(或初种)。结论需进一步加强疫苗的及时接种,尤其是全程接种。
2015年01期 v.6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王红延;
目的探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卫生院2003-2005年及2011-2013年两个时段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个时段的剖宫产率由58.7%下降到25.9%,剖宫产率下降了32.8%(P<0.01),本地产妇剖宫产率由68.4%下降到48.2%,剖宫产率下降了20.2%(P<0.01),外地产妇剖宫产率由33.9%下降到22.3%,剖宫产率下降了1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指征构成中瘢痕子宫由12.9%上升到35.7%,头位难产由6.1%上升到18.5%,在剖宫产指征中所占比例上升较快(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儿窘迫由22.2%下降到5.2%,羊水过少由11.6%下降到1.3%,在剖宫产指征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提高产科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以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2015年01期 v.6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周春霞;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旨在提高儿童的保健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选取郴州市某社区20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抽选序号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婴儿。对照组婴儿按照社区的工作规范,向婴儿家长普及相关儿童保健知识;观察组通过发放健康小册子、电话咨询、儿童保健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婴儿家长讲解相关健康知识。半年后,对两组家长就儿童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婴儿参加体检、接种疫苗等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两组婴儿家长经半年的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婴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率为98%,婴儿参加体检率为90%,婴儿接种疫苗率为100%;对照组婴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率为83%,婴儿参加体检率为80%,婴儿接种疫苗率为90%。观察组的保健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婴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婴儿定期接受体检和接种疫苗,减少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对提高婴儿的健康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5年01期 v.6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刘亚萍;杨美英;文玉婷;李波;岳佳;储秀玲;何金梅;
目的获取云南省通海县2008-2013年县内户籍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及不同民族(汉、蒙、回、彝)的感染情况。方法使用自行制作的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及现状调查,调查通海县2008-2013年县内户籍所有汉、蒙、回、彝族及其他民族209例HBV感染产妇。结果通海县孕产妇HBV感染率达1.17%(目前处于低流行状态),其中汉族感染率1.11%、回族感染率0.65%、彝族感染率2.34%、蒙古族感染率0.55%;在汉、蒙、回、彝4个民族中,HBV感染率最高的是彝族,最低的是蒙古族。通过卡方检验得出:不同民族孕产妇HB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海县孕产妇HBV感染与民族、职业、居住地有关。
2015年01期 v.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